德侑實業有限公司設立於民國92年,憑藉著對複合材料的專業,以獨特的專業技術長期為各大品牌OEM、ODM提供產業全方位服務。
我們每天有1/3的時間需要枕頭先相伴。這也是身體、器官獲得休息的寶貴時刻...偏偏,我們卻很容易因為睡到不適合自己的枕頭,睡得輾轉反側、腰酸背痛,又或還沈浸在白天的煩惱、緊張明早的會議、害怕趕不及早上的飛機等等...讓我們的睡眠不夠優質、不夠快樂、沒有辦法快速入眠。
德行天下創辦人有鑑於過去開發各類生活產品的經驗,便想利用本身所長,結合各類複合材料的特性,投入枕頭開發的行列。
從枕頭模具開發、材料研發、創新製造到整合顧客需求過程中,了解到一款枕頭的製作,除了要解決一般乳膠枕悶熱且不透氣的問題,更要同時兼顧到人體工學的體驗性,創辦人常說:「一個好的枕頭,支撐透氣兼顧,仰睡側睡皆宜,才能每天快樂入眠。」
現在導入石墨烯加工技術,讓枕頭的功能性更上一層樓
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強度、柔韌度、導電導熱等特性。它是目前為導熱係數最高的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熱傳導性能
德侑實業有限公司為了替自己身邊重視的人們做好一顆枕頭。不論是在外形,還是在舒適度上都能達到最好的需求,即便現今許多的工廠因成本上的考量,顧了外形,忘了內涵,但德侑實業依然不忘在品質上的「堅持、 執著」。
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就是要給消費者最佳的產品
開發、研究、創新以及對材料的要求是德侑實業開發枕頭的初衷,憑藉獨特的專利技術將極其珍貴的天然乳膠與千垂百練的備長炭完美結合後
創造出獨家環保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乳膠材料,備長炭,石墨烯應用提高到更高的層次。
同時具備防霉、抑菌、透氣、除臭、遠紅外線等五大功效,並榮獲多國發明專利。
生產過程採用專線製造專利乳膠材原料,全自動化生產保證品質與產量穩定,達到品牌客戶的最高要求。
石墨烯枕頭製作開模一條龍:
選材品管
原料調配
成品製造
包裝設計
若您有枕頭開發構想或是想OEM自己的品牌,歡迎預約現場諮詢,體驗無毒的TakeSoft 徳舒孚專利綠金乳膠做製作的枕頭,用最專業MIT精神幫助您打造你的專屬品牌。
德行天下:
地址:427臺中市潭子區雅潭路二段399巷200 -7 號
電話:04-2531-9388
網址:https://www.deryou.com.tw/contact.php
RR1515CEFE15ERFE |
暑假的時候,一個大二的學弟跟我說他的三門專業課掛掉了,得等到九月份開學的時候進行補考。他特別郁悶,想找我聊一聊。 我問學弟,為什么會掛科呢?是因為課程太難學不懂還是自己主觀上沒有努力? 學弟說,這次掛科,是因為我對現在所學的這個專業不感興趣,枯燥乏味,上課就跟聽天書似的。考試之前我一點書都看不進去,根本就不想復習這門課,所以干脆就放棄了這些課程。早知道我們這個專業是學這些東西,我寧愿回高中復讀去。 其實,一個專業學什么、做什么,就算四年大學讀下來我們也只是很膚淺的認識,更何況我們在高中填報志愿的時候呢。無非是從互聯網查詢到一些信息,再加上親朋好友的只言片語相互疊加印證,拼湊成了我們對這個專業的初步印象。于是,我們懷著未來光明遠大的美好愿望在打印出來的志愿清單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來到學校的時候發現,這個專業所學的東西跟自己所想的有差別甚至是大相徑庭。于是,在心里逐漸萌生退意,逃課,掛科。給自己貼上一個不感興趣的標簽作為借口,想要讓自己全身而退,又不被推上懦夫的風口浪尖,受到輿論的譴責。 但是,不感興趣真的不足以作為我們逃避而不敢面對的借口。對任何事情,如果你沒有真正地努力過、拼搏過、付出過,淺嘗輒止,就急于下結論,告訴自己這個我做不了,那個我做不了,告訴自己興趣才是最好的導師,既然我對這些不感興趣,那我肯定是做不好的,這只能說明你懦弱,你對自己不負責任。對有些事情的興趣是與生俱來、顯而易見的,而對有些事情的興趣則是隨著認識的加深、了解的增多而逐漸產生的。就像大學所學的專業,有多少人是因為對這個專業喜歡、熱愛、感興趣才學的呢?我想所占比重不會很大。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抱著好就業、掙錢多的心理學了某個專業,而在讀大學的過程中慢慢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產生了感情,是日久生情,而不是一見鐘情。 能拿不感興趣作為簡單粗暴的借口來抵擋周圍的一切,無非是給自己留好了退路,安慰自己天無絕人之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進可攻退可守,永遠也不會走投無路,大不了就固守大本營,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沒柴燒。所以有恃無恐,所以缺乏堅毅的勇氣,所以不敢勇敢地進擊,稍遇抵抗就節節敗退,所以不敢嘗試置之死地而后生。就像是學弟一樣,沒有拼盡全力去嘗試學習理解專業課程,就想開溜,想著反正最后也能大學畢業,大不了就是補考和清科考。總覺得人生不易,何苦自己難為自己,還沒入世,就自以為出世。于是還未激發自己的潛能,還沒到彈盡糧絕的境地,自己就灰心失意,就想著開城獻關,繳械投降,到頭來的結果就是自亂陣腳,丟盔棄甲。(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我們的一生不知道會遇到多少孤絕的境地,圍追堵截,懸崖高聳,無路可退,生死懸于一線。那時候我們總渴望為自己的人生預留種種驚喜,拿出一個錦囊,就會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護送我們一路安全抵達,這聽起來更像是童話而不是現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能力也不可能為自己準備那么多的后路,因為人生不是彩排,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現場直播,容不得我們一次次的修改校正,所以我們只能逼著自己變得勇敢,迎難而上,向前沖,奮力闖,才能涉險灘,爬高峰,才能在絕望中找到希望,才能看到勝利的曙光。就像是《狼圖騰》中的男主人公陳陣,一個人第一次在草原遇到蒙古狼,孤立無援,千鈞一發之際敲響馬鐙、嚇退狼群才能沖出狼群的包圍圈,否則一味地退讓躲避,只能是成為狼群的腹中之物。 所以當我們無路可退的時候,總要逼著自己勇敢。 于是從未跟人吵過架,獨自一人在異地租房子的女生遇到刁蠻霸道不講理的房東,也會逼著自己去據理力爭,因為她知道暗夜流淚真的于事無補。 于是從未下過廚房做過飯,不知道調味品擺在哪里的男生在女朋友生病臥床的時候,也會逼著自己看著菜譜笨手笨腳地去燉雞湯,因為他知道愛情是兩個人的,生活更是兩個人的,彼此依靠才能溫暖。 于是從未學過某種技能,卻異常珍惜得來不易的工作機會的女生,在接到老板的工作安排的時候,也會逼著自己熬夜看書自學趕進度,因為她知道工作機會都是靠自己的努力爭取來的。(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我們自己的人生總要自己來買單,不能幻想著一邊自己破罐子破摔,另一邊有人來給我們收拾殘局。正如奧地利詩人里爾克在詩中寫道:“哪有什么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10我喜歡
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 ——泰戈爾 太史公司馬遷命運不佳,言事逆耳,幽于縲紲,遂憤然而嘆曰:“身毀不用矣!”因想:“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奮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于是,司馬公仿效古圣先賢,不顧“蠶室”之辱,積憤筆端,歷經十載,寫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開創了中國紀傳體史書的先河。更為重要的,是他為后世窮困文人在仕途之外泄憤、吶喊,辟出了一條別樣的路子。 其實,在古代,文人受儒家學說的影響,內心大多懷有“出仕”之念。李白和杜甫,就是兩個一直在找尋機會,想報效朝廷的人。李白的詩句“直掛云帆濟滄海”,就是他渴望出仕再熱切不過的表白。他深深寄望于朝廷,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企望能在仕途上一展所學。他甚至不惜加意奉承,彎下腰來,給當時享有“薦士”盛名的韓朝宗寫信,懇求他向朝廷薦舉自己。杜甫也有同樣的境遇。他別妻離子,困躓長安十年,圖的,也不過就是一官半職——“立登要路津”。 但這兩人到了后來,李白雖然做了不到二年的“翰林供奉”,所事者,也不過就是寫寫宮廷贊美詩,例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之類,并未得到重用。而杜甫呢,雖然“數上賦頌”,陳述祖上一直“奉儒守官,未墜素業”,懇求“天子哀憐”,但直到“安史之亂”,杜甫也僅僅官居“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不過一個區區八品小官。他們兩個,都不曾“得志”。李白和杜甫皆為詩歌天才,如果一旦從政,會不會是“能臣”、“干將”?我們無法保證,但那個時候的唐玄宗,耽于享樂,沉溺聲色,無心留意拔擢文才武將,這一點,倒是確定無疑的。也正因如此,其時野有遺賢,游逸江湖,于是乎,朝廷里少了幾個站班的大臣,而有唐一代,卻因為有了悠游山水間的李白和苦旅中躡屩擔簦的杜甫,成為了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座巔峰。 當然,在唐代,也不乏文人出為高官的事例,白居易就是其中的一個。 白居易三十六歲便被用為翰林學士,翌年,又被“非次拔擢”,官拜左拾遺,為他大展“兼濟天下”的抱負,提供了可能。初為朝官的他,一時意氣昂揚,立志要有所作為,報效朝廷。他那一時期的詩作,也因此“皆意存諷賦,箴時之弊,補政之闕,往往流聞禁中”。他“食不知味,寢不遑安”,不懼豪強,甚至犯顏逆鱗,發出了“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的壯語,頗有幾分諍臣直士的氣概。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礪,特別是遭到貶謫打擊之后,他的內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是他此時境況的自我寫照。特別是到了后期,他官當得久了,也作得大了——居太子少傅,二品,月俸十萬——當年的意氣,自然也就蕩然無存了。于是他開始傾力購置田產,充實家業,過起了養尊處優的日子。他無日無酒,自號“醉吟先生”。他這一時期的詩作,或者“寄懷于酒,或取意于琴,閑適有余,酣樂不暇,苦詞無一字,憂嘆無一聲”(樂天自語),變得十分消沉。以致后來竟有傳言說,白居易曾“以詩殺人”。 何有此言呢?我們且先來看看他的詩作《燕子樓三首》。在這首詩的前面,白居易寫了很長的一段序言,說“徐州故張尚書有愛妓曰眄眄,善歌舞,雅多風態。予為校書郎時,游徐、泗間。張尚書宴予,酒酣,出眄眄以佐歡,歡甚。予因贈詩云:‘醉嬌勝不得,風嫋牡丹花。’一歡而去,邇后絕不相聞,迨茲僅一紀矣。昨日,司勳員外郎張仲素繢之訪予,因吟新詩,有《燕子樓》三首,詞甚婉麗,詰其由,為眄眄作也。繢之從事武寧軍累年,頗知眄眄始末,云:‘尚書既歿,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眄眄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余年,幽獨塊然,于今尚在,’予愛繢之新詠,感彭城舊游,因同其題,作三絕句。”(見中華書局《白居易詩集校注》2006年7月版1208頁)這里的“眄眄”二字,自宋代以后的刻本中,均為“盼盼”,姑且從之。 盼盼姓關,自幼出身娼門,色藝俱佳,尤喜吟詩,后被新任徐州刺史張建封看中,納為姬妾。她的三首《燕子樓》詩,在《全唐詩》八〇二卷、《唐才子傳》卷二中,都有收錄。張建封有燕子樓一座,納盼盼同居。后朝中旨下,授張建封為禮部尚書,張便攜盼盼往長安上任去了。不想十二年后,張建封病死,關盼盼重又回到了徐州,住在燕子樓中。她思念亡夫,終日以淚洗面,并決心為其守節,再不適人。她獨處燕子樓,一住就是十一年。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從好友張仲素(字繢之)那里讀到了關盼盼的《燕子樓三首》,便也和韻三首并派人寄給了關盼盼。關盼盼見白居易的第三首詩中說:“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急教紅粉不成灰。”關盼盼知道,白居易對自己有所誤解,特別是當她看到白居易那首《感故張仆射諸妓》詩中寫道:“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心中萬分痛苦,遂作一首《和白公詩》,曰:“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去隨。”《全唐詩》于此有一行小注:“盼盼得詩,泣曰:‘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從死之妾,玷清范耳。’”遂絕食自殺了。臨死,她還恨恨吟道:“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 依此傳言,關盼盼的確死在了樂天筆下。但傳言是否屬實呢?有人經過一番考證之后指出:白居易的這首《感故張仆射諸妓》,并非是寫給張建封,而是寫給其子張愔的;關盼盼其人也不是張建封的妾,而是張愔的家妓,所以,白居易“以詩殺人”,并不確切。 這里,我們姑且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單說這位寫出過《觀刈麥》、《賣炭翁》的“人民詩人”,曾經悲嘆與琵琶女“同為天涯淪落人”的政治失意者,竟然將自己置身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指責那些煙花女子,主人“一朝身去”,她們卻依舊鬻歡賣笑,并不以死去“相隨”,不免顯得有些冷漠,因為,買笑賣笑,本來無關忠貞,不過是一場皮肉交易罷了,何況,那些煙花女子多數都是為生活所迫呢!倒是白居易本人,招惹“以詩殺人”這樣的流言上身,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無疑與他后期官場守成,生活逸樂,意志消磨,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這一點,我們只消去體味一下他《燕子樓三首》序言中那一連三個“歡”字,便自會明白一二了。 由此看來,衣食無虞,甚至養尊處優,對于一個作家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正如司馬遷所說:“古者富貴而摩滅,不可勝記”,反過來,那些古來堪稱經典的傳世之作,卻無一不是“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者寫出來的。 南朝那個“江郎才盡”的故事,也說明了這個道理。 這個故事有兩個版本。其一說,江淹之所以后來才不如前,原因在于他先前在夢中得到的那支“五色筆”,晚年復于夢中被郭璞索要了回去,手中沒了“五色筆”,他便再也寫不出那樣的錦繡文章了;其二則說,江郎所以才盡,是在夢中被一個叫張景陽的人討去了懷中的彩錦,從此他就再也沒有華章美句了。這兩個版本雖然各有不同,卻都基于一個事實,那就是,原來才華橫溢的“江郎”,到了后期,卻竟“泯然眾人矣”!只不過是“才盡”的緣由,說法有所不同而已。其實,那兩個導致“江郎才盡”的所謂原因,都不過是時人的一種附會罷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據《南史▪江淹傳》所載,江淹系獄后曾有這樣一段自白:“下官本蓬戶桑樞之人,布衣韋帶之士,退不飾詩書以驚愚,進不買聲名于天下。”可見,他為官之前,雖然出身寒微,卻能夠高蹈自守。他居官以后,先受累系于牢獄,后又遭受貶謫,于是憤發苦讀,才思泉涌,這才寫出了一篇篇好文章,從而名冠一時。名氣一大,官運也開始通達。他三十五歲被拜為中書侍郎,而后一路升遷,直至尚書。問題出在江淹顯達之后。由于他權高位顯,周圍阿諛之聲漸起。他不是自警自勵,反而喜不自持,左右逢迎,今日宴飲,明日酬答,天天喜樂不盡,哪還有工夫、有激情去作什么辭賦呢?此時的江淹,史書上說他,“任性文雅,不以著述在懷”。既然“不以著述在懷”,又豈能寫出好文章來?最終導致“才思微退”,自然也就是因因而果的事了。 以上幾樁事例,很值得我們玩味。李白因走出宮掖而能放歌山川,遂得“詩仙”之譽;杜甫遭逢“安史之亂”,不免一路顛沛,親歷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方有“詩史”問世;樂天前陟后黜,是以詩風蛻變;江淹由困轉通,反讓“江郎才盡”。可見,官場順達常使文章頹落,生活豪奢卻致才思枯萎,這等事這等人,千古以來,何曾絕跡?有道是,人活一口氣,寫作何嘗不如此呢?歷代的文章,氣弱者,少精神,氣竭者,失魂魄。一篇文章若是了無生氣,還寫它作甚?還讀它作甚呢?故而,《文心雕龍》所談之“養氣”、韓愈《答李翊書》所言之“氣盛”、王季重一再強調“生動之氣”,皆此之謂也。 而要使文章得“氣”,作為作家,就不能希圖自己的經歷至平至簡,生活無風無浪,恰恰相反,豐富的閱歷和生活經驗對于寫作者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甚至十分關鍵的作用。何謂“經驗”?格非在《文學的邀約》一書中說:“這個看似簡單的詞語中,所包含的內容,至少涉及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經歷或遭遇;其二是不同的主體對這種經歷和遭遇所產生的一系列反應。中國傳統文論特別注重作者的閱歷和經世的深廣,強調‘知人論世’,強調‘行萬里路’一類的生活經驗積累。” 那么,作家為什么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呢?這首先是因為,生活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它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瞬息萬變,因而難以窺其堂奧,如果我們“不在生活之中”,便不可能看清生活的本質,不可能把握生活的脈動,因而,作家筆下的那些所謂“生活”,也就只能是些表象化的東西。 另外一點,從內在規律上來說,生活有其自身的邏輯,它有蘊含的情,有深藏的意,有追憶的味,但如果不是深入其中,便只能“不識廬山真面目”。那種認為搞寫作,就一定要遠離人間俗世,必須離群索居,無疑是幼稚可笑的。但這里所謂的遠離生活,并不是說作家沒有自己的生活,而是他的生活與時代脫節,猶如文革中的“逍遙派”,他只是那場災難的“看客”。而一旦作家對生活沒有了由衷之喜、切膚之痛,寫出來的文字便很難感動讀者。 所以,如果作家只過那種遠離塵世、無憂無虞、風平浪靜的日子,就抓不住社會的“內在矛盾”,就不能敏銳察覺生活的走向,更不要說成為時代的先知者了。若對生活無知,這本身就是作家的先天不足。格非曾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寫作而言,經歷和遭遇的獨特性、奇異性和劇烈程度,并非無關緊要,而且它對于創作的作用也已經被大量的文學事件所證明。假如沈從文沒有鳳凰地方的經歷積累,沒有十九歲就游歷了大半個中國的奇特經歷,他絕大多數傳奇故事的寫作是無法想象的。狄更斯的情形也與此相仿。”(見《文學的邀約》28頁)司馬遷所列舉的那些事例,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所以,我一直以為,作家如果不是來自于生活,或者不能作為普通一員沉入到生活的底層,而只是臨時到工廠、鄉村去“體驗生活”,并且在寫作時也沒有其它積累作為“被喚醒”的材料,那么,所寫出來的東西,要么浮光掠影,要么胡編亂造,斷難讓人體味出獨特的、具有人生況味的作品,就更不要期望作品流傳后世了。 “體驗生活”與“來自于生活”永遠不可同日而語。所謂“體驗生活”,對于真正的寫作來說,不過聊勝于無罷了。因而,一位資深編輯曾經這樣說道:“小說和詩是相對獨立的,而散文是綜合的。小說和詩可以離個人的生存經驗稍遠一些,小說可以科幻,詩可以天馬行空,散文離不開生存經驗,生存經驗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借鑒別人的……一個人七歲可以寫詩,十二歲可以寫小說,而且可能寫得很出彩,但這樣的年齡是寫不出好的散文的。散文是綜合的藝術,有智慧的一面,也有世故的一面。”從他的這番話中,我們完全可以領會到,生活經驗,最起碼對于散文創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散文是一種最藏不住作者的文體,你的閱歷,你的見識,你的學養,甚至于你的人品,都會在你的筆下暴露無遺。 當然,我們也并不是要將“經驗”的作用絕對化,不能寫到監獄,就要求作家必須坐牢,寫到殺頭,便非要作家死一回。其實,“經驗”并不等同于生活本身。“經驗”是經過匯聚、提煉、感悟和思索后的東西,它是一種思維的成果。 事實證明,無論哪一個朝代,也無論哪一位作家,如果他不曾在現實生活中“摸爬滾打”過,不曾有過痛徹心扉、不曾淚流滿面、也不曾狂喜過、盛怒過,對生活沒有真情實感,而是一個生活的“局外人”,那么,他對事物見微知著的細微觀察和獨特認知必然缺失,其結果,也同江淹一樣,就算掌握了再好的創作技巧,也寫不出“激揚文字”,就更不要說“千古文章”了,而硬編出來的那些玩藝兒,想“不痛不癢”、“隔靴搔癢”都不可能。所以,對于作家來說,首先是要自覺地沉入生活之中,以普通一員的心態參與生活、感受生活,而后筆下才會寫出生活的真實,文字才能夠讓人體會到人生的況味。國人自古不就有“多難興邦”、“殷憂啟圣”、“窮困礪志”、“逆境成才”等等一類的格言警語嗎?這些話,對于作家而言,自然也是顛撲不破的“硬道理”! 作者簡介:李漢君 李漢君,自幼喜書,但讀得多,寫得少。 +10我喜歡
夏末的清晨,早上會有些清冷,就在這樣的季節里,我們成為了初中生。 我和杏兒又在一個初中,可是整個初中熟悉的面孔只有幾個了,其他人去了哪里我們都不知道,就像他們身在何方也不知道我們去了哪里一樣。 老師終于說對了一回,有些人這輩子都不會再遇見了。 杏兒和我是上鋪的對床,但我們不在一個班級里。 我們每到晚上都會鬧騰,我們說著笑話聊著天,我們唱著歌,我們獨唱,我們嗨唱,我們整個宿舍集體大合唱。 似乎只有晚上,回到了宿舍才是最讓人輕松的時刻。 初中生,一個從小學生的身份跳躍到的新名詞,仿佛就在這個過程里我們快速的得到長大。 我和杏兒周末的時候不再互相找著玩,也不再跑著去她家晚上一塊兒睡覺覺講悄悄話,甚至有時候我們都不再一塊兒搭車去學校了。 我知道無論她身邊有了怎樣的朋友,我身邊又多了幾個讓她感覺陌生的人,這些都不足矣對我們之間的友誼下新的定義,可是為什么會讓人心里隱隱的難受呢? 我知道是因為在乎,更多的是習慣了在一起的時光,然而那樣的時光留在了從前,成為了過去,變成了珍貴的回憶。 在初中和杏兒沒有太多讓人記憶深刻的事情,于是宿舍的時光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初中畢業,因為一些家事杏兒沒有繼續讀高中,而是去了讀中專,我也因為父母在外開餐廳,來到了一個小縣城繼續讀我的高中。 于是我和杏兒相隔兩地,偶而會有些聯系,她說她過的很好,我說我也是。 雖說我們不會刻意的去找彼此聊天,但一到放假我還是止不住的想回故鄉的家,想找熟悉環境里熟悉的她,盡情聊天,聊著我們各自發生的事情。 無論是喜是悲,聊著我們遇到的人,無論是善良的還是直率的,我們之間好像總有聊不完的話題。 后來,杏兒去了一個離家得坐四個小時車程的城市,在那里讀書。 高中的作業也讓我們之間徹底沒有了聯系,不,朋友圈的點贊還在繼續。 就在我決定寫她和我之間的故事時,我們徹夜長談了好久,就在這談話間我發現原來我們各自都沒有走遠,只是離得比較遠,我們一起回憶的小時候迅速為我們的情感升溫,讓人心里一陣暖。 關于寫杏兒這篇文章,我真是用了很久的時間,因為寫作途中作業學業限制著我,寫作內容出奇意外的事情阻擋著我不敢下筆。 如今我終于算是完成了這篇不知該如何形容的文章,就像是在這逝去的十八年里又走了一趟一般,無論過程是否順利,但得到的成長卻是顯而易見的,杏兒無比成熟了,我也不再胡鬧任性終于踏實了些。 大冰說:“忽遠忽近的江湖,四處流浪的孩子,愿你以夢為馬,隨處可棲。” 十九歲的杏兒,愿你心中有夢,眼底有光,前方有路,去努力成為更優秀的人。 希望在未來我們都不失最初模樣,杏兒,我們一起加油! 以上內容寫于2019年7月。 2019年9月我步入了警校,杏兒中專畢業走上了實習崗位。 2020年9月我已經在校封閉了6個月,大半年已過去。 杏兒發來消息說:“我要去*****大學上學了,我們在一個城市了,以后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回家。” 看到消息,我高興的不知道該說什么,去高德地圖查了一下我們之間的位置,1.2KM的距離讓我高興了很久。 錯過的高中,現在讓我們再一次的相遇了。 長路浩浩蕩蕩,萬事皆可期待。我相信云開霧散時,我和杏兒會在這座城市的街頭碰面,不知道誰會先說出那句:“好巧啊,我們都還在。” 作者 任小壞 +10我喜歡
留言列表